李嘉欣的張愛玲電影劇照美到令人顱內高潮,劉嘉玲卻碾壓馬思純成為最丑張式女主...心酸!
來源:新氧美學院
這兩年,有好幾部張愛玲的作品被改編??上Ф紱]內味。先是虎妞和強子的愛情讓我們難以下咽:
再是,我們看到了一個宛如霸氣女上司般,強勢精干的顧曼璐。
張愛玲筆下的那個世界與人物,是很難用我們當代一些非黑即白的價值觀來總結,更多的是灰色地帶。而張愛玲那些廣為人知的語錄,林林總總,是成人世界的預言。氧叔前幾天也寫了一篇文,討論了下半生緣最新的選角到底失敗在哪里。
猶如喜寶的選角失敗先例,這次《半生緣》的失敗似乎也是意料之中。如今的我們,似乎已經離那個曖昧、幽暗的時代很遠很遠,能還原出張愛玲筆下氛圍的導演,也并不多了。
氧叔心中最佳的張愛玲式氛圍還原,當屬侯孝賢塑造的《海上花》,這部電影中的美感,連李安的《色戒》也無法抗衡。
今天氧叔就跟大家,聊聊張愛玲作品中的美學如何理解,以及張愛玲式美人什么樣。
美學特征,幽閉、彷徨、壓抑
眾所周知,張愛玲年少成名,出身顯赫。鮮有人知張愛玲的父親只不過是一個陋習占盡的紈绔子弟,而張愛玲的母親是受過西方教育的現代女性,父母在張愛玲10歲時就已離婚。
實際上張自己的家庭破碎不堪,連出國讀書的錢父親都不給,反倒因為堅持要出國,招致父親致命的毒打和囚禁。張愛玲對家庭和情感的態度向來是悲觀的,“一地雞毛而已”。分崩離析的沒落貴族,自私自利的糜爛茍活。
在張愛玲的小說中有一個非常固定的空間模型,讓人一下子就聯想起那種陰郁粘稠的南方黃梅天氣?!冻料阈肌分泄脣尩膭e墅,《海上花》的舊時公館,《紅白玫瑰》中的王嬌蕊家的公寓。
張愛玲的父親一生摯愛舊文學,張愛玲本人也是紅樓夢的骨灰級癡迷者,她的文字是舊文學的根,新時代的皮囊。張愛玲筆下的女人們,幾乎沒有一個走出了婚姻的堡壘,她們或被埋葬,或放棄反抗。猶如王嬌蕊在自家公寓里日復一日上演癡男怨女的把戲,她們的故事只在床笫與桌案之間。
猶如《海上花》中群芳各自盤算,但無人得以離開公館?!逗I匣ā肥菑垚哿岣木巺钦Z小說《海上花列傳》所得的國語小說,講述的是上海英租界一所名叫“長三公寓”的高級歡場,倌人同客人的故事。
張愛玲的色彩美學,濃厚哀婉
張愛玲是色彩的癡子。許鞍華拍梅艷芳版本半生緣的時候,尚能捕捉到張愛玲的色彩精髓,到了《第一爐香》,反倒不得要領。
曼璐一出場就是風塵美艷派頭,氧叔為什么說梅艷芳版本的曼璐是神還原,且看原文:
她穿著一件蘋果綠軟緞長旗袍,倒有八成新,只是腰際有一個黑隱隱的手印,那是跳舞的時候人家手汗印上去的。衣裳上忽然現出這樣一只淡黑色的手印,看上去有一些恐怖的意味。頭發亂蓬蓬的還沒梳過,臉上已經是全部舞臺化妝,紅的鮮紅,黑的墨黑,眼圈上抹著藍色的油膏,遠看固然是美麗的,近看便覺得面目猙獰。
古典色彩中,鮮有大紅大綠大翠大紫,更多的是諸如蘋果綠、蔥綠、桃紅、琺藍一類色彩,方有海派風流。蔣勤勤版本的曼璐服化道已是落于俗套,過于艷俗。
即使是去《情深深雨濛濛》串戲也毫不違和。但好在蔣勤勤這張小方臉、尖下頜、柳葉眉、傳情眼,還能詮釋曼璐的短視與黑化,讓人恨她卻也同情她。她只是無法超越自己的宿命。
而新的《半生緣》,不僅服化道毫無質感可言??戳舜蠼泐^和蔣欣,只覺得大姐頭是無良老鴇,蔣欣是她手底下的小嘍嘍。
張愛玲對筆下每個人物的著裝和色彩都不吝惜筆墨,正是因為那是人物最好的注腳,這一點與紅樓類似。對不會說話的人來說,衣服是一種語言,是隨身攜帶的袖珍戲劇。
王佳芝這套行頭美極,不僅頗具上海當時西化的修長時髦感,一明一暗,她確實不似現代女子。
《傾塵之戀》中白流蘇去香港,雖然手頭拮據得不行,還是趕制了一批各色袍子。她沒有別的與范柳原談判的砝碼,只有這一具皮囊,因此包裝尤為重要。
華服無不是一種誘惑,是一個美麗的安樂窩。舊時人大多有些戀物癖,張愛玲尤甚,她對物件有種享樂主義的欣賞態度。
張愛玲寫過母親的審美?!八{椅套配著舊的玫瑰紅地毯,其實是不甚和諧的,然而我很喜歡它?!彼{與玫瑰紅算不算多么高級的搭配,但頗有幾分艷俗骷髏的味道,這樣的色彩濃艷哀婉,湯唯在色戒中曾有一件類似的旗袍。
曼璐也有一件類似的襖子。
潘柳黛寫她有次去見張愛玲,見她:“穿著一件檸檬黃袒胸露臂的晚禮服,渾身香氣襲人,手鐲項鏈,滿頭珠翠,使人一望而知她是在盛裝打扮中?!狈b就是人生的戲袍。
光鮮與蒼涼,張愛玲式殘忍美學
李安曾經說,自己在拍色戒的時候,結尾處理比不過張愛玲原文殘忍,王佳芝被槍決時,他還給了易先生一個動容瞬間,在原著中是沒有的。
就也是為什么張愛玲的精髓難以再被還原。氧叔覺得那些動人瞬間,在于演員們被吞沒的臉。存在于真真假假、虛虛實實之間,貪歡的女人,自私的男人,見不得人的心思被張愛林一一道破,老辣又具有悲劇感。
舊上海的美人美在身段柔軟,眼角眉梢都寫滿了風月之情。這故事要是給別人來寫,大概會寫到轟轟烈烈,你儂我儂,而張愛玲寫出來的,是每個人心底最隱秘而不可說的心思,而那恰恰是生活的真相。
張愛玲的美學氛圍一定是陰翳,最好的照明不過是月光或燭火。
是殘忍,也是真實。不管先前多少華美夢幻,最后總是破敗收場。這樣的作品顯然不符合當下大女主的商業邏輯,也無法讓人感覺到爽感。而這正是張愛玲的可貴之處。
越復雜、越著迷。越幽微,越真切。深如海。當我們拋棄了多變、灰度的人性,也許我們會離真正的美越來越遠。
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